自信吉恩5c2
敌强我弱 游击周旋——记1946年秋冬庄河县游击战活动片断宋诚心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我八路军新四军迅即挺进东北,收复失地,先后解放了辽西和辽南地区,次第建起人民政权。庄河县濒临黄海,地处辽南边陲,不仅解放得最早,而且是东北地区最早成立县级人民政府的县城之一。自辽南地区解放以后,广大劳动人民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恢复和发展大生产运动,从此翻身得解放,扬眉吐气,当家做主,生活在熙熙攘攘安居乐业的和平环境里。全县从南到北,由东到西,是现出一派生气勃勃,蒸蒸日上的兴旺景象。但是1946年秋末,在这块美丽自由的土地上,却突然硝烟滚滚,战火弥漫,打破了和平宁静的气氛,山川改色,天昏地暗。国民党以10万之众的主力部队,大举进犯我解放区。不到1个月的时间,先后占领了10几座县城及广大农村地区,顿使刚翻身不久的广大劳动人民,重新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生死危急关头,共产党领导了广大军民奋起自卫抗击,以地方部队和党政干部为主,组成了多种形式的游击队,展开了坚强不屈的对敌斗争。根据我的记忆,现将有关庄河县明阳区游击队的活动情况,整理记述于下,作为对这段历史的存实。
一、形势突变 准备转移1945年冬,国民党蒋介石背信弃义,悍然不顾国内外與论,撕毁墨汁未干的《双十停战协定》,调兵遣将,大举向东北解放区进犯。几十万美式装备的国民党正规军队,在美帝国主义现代化运输工具的支援下,从山海关沿平沈铁路线,先后迅速占领了绥中、兴城、锦洲、沟帮子、大虎山、沈阳、营口以及梅河口等重要城镇和战略要地,并逐步向铁路、公路沿线的农村蚕食。当时敌人的气焰非常器张。声称要在“3个月之内消灭东北共军”,妄图一举摧毁解放区,恢复其法西斯统治。大敌当前,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奋起自卫反击,采取了“以牙还牙”、“寸土必争”的方针,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消灭了大量敌人。但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又于1946年秋从关内调动了几十万兵力,采取“重点进攻”、“先南后北”的策略,向我辽南地区发起了全面进逃攻,妄图改变其被动挨打的局面。在敌军进犯的前夕,为了迎击敌人的进攻,在中共东北局的领导下,辽南省分委统一部署各县做好游击战争的准备,采取“县不离县,区不离区,坚持岗位斗争”的方针,向群众大力宣传敌我斗争形势,揭露敌人的阴谋和意图,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免在敌人进攻面前张慌失措。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庄河县委当时的主要部署和措施是:1.以区为单位召开群众大会,讲明敌人逃犯迫在用睫,我军和各级政府准备撤退,我们同敌人的斗争是长期的,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以保存有生力量为主,“留得青山在”还会打回来,要树立必胜的信念,永远跟着共产党走,党是人民的大救星。要认清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本质,破除“正统观念”,不轻信敌人谣言,不被敌人一时气势汹汹所迷惑,敌军士兵多数来自劳苦大众,终有一天会觉悟过来,兵倒猢狲散,反戈一击。并以一八四师师长潘朔端率军成场起义为例,说明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道理。各区召开全区群众大会之后,又分片召开一村或数村联合群众大会,进一步深入动员群众,会上有区村干部、民兵以及积极分子发言表态,坚决跟共产党走,保卫胜利果实,不给敌军带路,保守军事秘密等。最后以闾为单位召开小组会,由阊长及积极分子带头发言,打破思想顾虑和恐敌怕死的情绪。有的村干部还走门串户,有针对性地做群众思想工作,解除各种顾虑,稳定民心。这在当时是必要的,后来证明起了积极的作用。当敌人进犯以后,大多数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斗争中的积极分子表现是好的,有的还被敌人杀害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敌人奸淫抢掠无恶不作的反面教育下,更加相信共产党说的话是真理,共产党和劳苦大众一条心。国民党是地主恶霸的看家狗,与人民是暂不两立的。2.动员群众搞“坚壁清野”、“深埋远藏”等活动,不留粮食、牲畜等财物为敌军提供给养,千方百计保护斗争胜利果实。3.县区村三级政府清理焚毁文件和公物,转移公粮、武器弹药和机器设备,不给敌人留下丝毫物资。4.召集地富、恶霸、“洗手”惯匪以及其他被斗对象开会,或找本人个别谈话,说明形势,晓以利害,指出国共两党斗争是长期的,告诫他们不得反攻倒算,否则,到头来要自食其果。这项工作后来证明收效不大,多数被斗对象都反攻倒算了,有的还为虎作伥。例如明阳区老土匪曲长江(宇子扬,外号“曲大天”一一麻子脸)、伪满村长宋顺修,在我们撤退前都伪装得非常老实,安分守己,不问政治,找他们谈话时均表示决不再千坏事。但敌人来后,曲长江当了乡清剿队长,宋顺修当了乡长,证明他们善于使用稻晦之计,反动本性难移。当然也有好的,不仅未进行阶级报复,而且即使有人将分他家的东西主动送上门都不收,说:“共产党已有言在先,不能搞反攻倒算,共产党回来了我不好交代。”5.布置村公安员、民兵队长和积极分子暗中注意监视地富、恶霸、劣迹昭彰的坏分子、日伪警察、宪兵、特务以及会道门头子的思想动向,他们一有风吹草动即向区村报告,并及时对其进行教育或发出警告,对造谣惑众者予以批斗或打击。各村普遍建立起通风报信网,由村公安人员和民兵队长负责抓此项工作。在敌人进攻的初期和溃逃前的后期,这种“鸡毛信”通讯网起过一定的作用。有的贫雇农积极分子和民兵,在我野战军、地方游击队夜行军时,他们充当向导或主动向我军报告敌军行踪、岗哨等情况。6.动员青年参军参战,保卫家乡和胜利果实,组织担架队赴战地服务,积极支援前线。当时向群众宣传的中心口号是:只有前方打胜仗,才有巩固的大后方。
二、组织队伍 锻炼队伍1946年9月下旬,当敌军即将侵犯庄河县境的前夕,县委布置各区组织短小精悍坚强的游击队伍,准备撤退后同敌人展开游击战,相机打击敌人,保护群众。其主要步骤和办法是:首先,整顿队伍,纯洁内部。大敌当前,非同和平时期,要建立起一支坚强的游击队伍,内部必须纯洁,防止坏人混入,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庄河县行政区划儿经变动,当时只有10个区,200多个村,40余万人口,大的区公所有干部、工作队员、勤杂人员共50人左右,区中队武装战士30人左右;小的区公所30人左右,区中队战士20人左右。从区干部和工作队员中选拔思想坚强、身体健壮、家中无拖累的人,经过自愿报名、领导批推的办法,组成一支拖不垮打不烂能经受起生死考验的队伍。凡是共产党员,无特殊原因一律参加游击队,并成为骨干。游击队的指导员由区工委书记担任,区长任队长。每个区经过严格挑选之后,一般都组成二三十人到四五十人的游击队。区中队战士统一归属县保安团调动指挥,不参加区游击队的,后来大部分输送到野战部队里去了。当时,明阳区是一个大区,有四五万人口,区公所干部职工和工作队员共60余人,从中遴选了近40人为游击队员,区长吴辑平任队长,因工委书记暂缺,故无人担任指导员。后来由于形势迅速恶化,有一些人动摇怕死,就逃之天天了,最后只有20多人坚持下来。我当时在明阳区先任文教助理,参加游击队后因是党员改任为文书,在行军途中负责保管和携带文件、地图、资料等,搜集整理有关敌人动向情报,为队长权充参谋工作人员。其次,对平时表现较好、年老体弱、家中确有困难不能参加游击队的干部,有计划有组织地予子以安排,找好敌人来后可以栖身隐藏的场所,以防被敌人残害。个别有条件的亦相机打入敌伪政权,成为坐探,充当我之耳目。可对那些表现不好,现在又动摇怕死的人,动员其回家自谋出路,并告诫不要投敌叛变,自绝于人民。对村政府的主要干部,一般都令他们自行躲避或远走他乡,见机行事,暂避敌之锋芒。这种周密负责地安排干部,后来证明是深得人心的,除个别被敌人杀害外,大都安全渡过难关。二次解放后,又都成为基层政权或县级各部门的工作骨干。明阳区的2名干部,因病或家里有负担脱离不开,未能参加游击队。敌占时被迫充当乡公所的办事员,二次解放后为我提供了许多有关敌人侵占时期的情况。最后,新组成的游击队在区内进行拉练,锻炼夜行军,学会昼伏夜行的军事生活,以适应恶化了的环境。明阳区游击队通过拉练,走遍了北部和西半部各村屯,勘察熟悉地形地貌,每到一地,夜间站岗放哨,实行军事行动那一套。当拉练行将纬束时,在大兴城村松树嘴屯召开的群众大会上,吴区长命队员杀了1只公鸡,其用意有二:一是酒血明志,表示游击队暂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二是暗示警告,我们队伍中如有人叛变,将同公鸡一样的下场。这是一种按中国传统的古典仪式,拉起一个队伍在出征之前,以杀生宰鸡进行祭奠,来表示吉利的象征。当时吴区长虽未做任何解释,但大家都心照不宜这种拉练活动为时一周左右,既锻炼了队伍,又稳定了人心,震撼了敌对分子,使其不敢轻举安动。这次拉连也考验了队伍,大多数游击队员更加坚定了信念,树立了必胜信心。但有少数人吃不了苦,开始害怕动摇,找寻各种借口或不经说明,就溜之大青了。
三、敌进我退 游击周旋1646年10月下旬,国民党以10万之众的主力部队向我辽南解放区发动所谓“重点进攻”。敌新六军的先头部队从万福县越过碧流河,由西往东向我庄河县侵犯过来,几天之内就占领了县城及主要村镇。敌人凭借机械化装备,来势凶猛,气焰器张。当敌军在盖平、万福庄一带滞驻时,庄河县委、县政府和县保安团组成的游击大队,即主动撇离县城,到北部和西部山区开展游击活动,准备迎击敌人。在敌人进攻前夕,县委曾在高阳区梨树底屯召开了全县各区游击队全体队员大会,会上决定全县分成东、西、北部3个片,分别由政委甘柏、县长王德真、宣传部长游光辉负责指挥,采取避实就虚,穿插交叉、分散在敌后进行游击活动,集中起来以突击孤立之敌的战略战术,寻找有利战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会议根据敌军进攻矛头所向来分析,认为长岭、仙人洞等北部山区是我游击大队活动的场所,而高阳、明阳区处在西部边陲,暂时尚属安全地带,可以单独活动,坚持不离区。这西部一片由游光辉负责统一指挥,分散或集中悉听他的命令。这次会议是在夜间召开的,散会后各游击队按指定地点返回驻地。甘柏、王德真和张福山当夜开赴长岭、塔庙一带活动,我们明阳区游击队于翌晨返回本区。当我们尚未动身之前,县政府司法科长蔡玉盛、科员吕凤鸣,粮食科科员修世惠、县人民银行干部韩立民,徐岭区干部徐深德、孙凤兰等6同志因赴会迟到而失掉联系。鉴于形势紧迫,再去我原单位有困难,便加入明阳区游击队一起活动,直至离开本县后进入“岗里”干校又在一起学习。自我们返回明阳区以后,即选定北部大兴城村一带作为游击根据地,准备坚持长期斗争。它依山傍水、地势险要,碧流河西岸与新金县接壤,北面与城山相毗连,是县区的结合部,进退机动余地较大。但没有过几天,形势急转直下,新金县顾岭地区老土匪头子顾品一(浑名“小革命”),在明阳区老土匪曲子扬的勾结下,从城子坦伙同国民党军渡过碧流河,向明阳区反扑。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游击队立即向南撤返,行至永增屯与吉安堂之间打了一场遭遇战,敌人的炮火猛烈,我们乘夜幕降临之际,同正在交战的我辽南第五军分区警卫营一起撤出了战斗,连夜从元吉村曹卧龙屯渡过碧流河,到新金县城子坦南面花山屯露宿。次日便与新金县公安局取得了联系,随同县公安队一起活动。从此以后,进入新金县境内打游击,在敌占时期再未回过庄河县境内。当我们到达花山屯宿营的次日,明阳区坎子下村长宋铭新得悉振兴村长孙德令同志被敌人残酷杀害的消息后,连夜投奔游击队,从此又增加了1名新队员。他同时带来另一消息,区工作队员孙华堂、肖忠本、刘长万3人下乡催缴公粮途中被敌军俘虏,生死情况不明。他还讲到,敌人侵占以后,对我基层干部实行残暴杀害的事实,促使一些村干部和积极分子都想投奔到谢游击队里来同敌人决一雌雄,只因视不到游击队的行踪而未果。这些血的事实也教育了游击队员,使个别三心二意的人,从此振作起精神,更加坚定了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当时撤退到此地的明阳区游击队员有:区长吴辑平、副区长刘殿乙、区农会会长叶明(女)、民政助理于恭良、财粮助理宋圣心、干事李正生、调解助理孙汉章、文书宋诚心、通讯员宋顺福;群众工作队长王祥文、队员刘子孝、于顺成、颜景海、于俊源、宋顺盛;村干部庞绍励、宋铭新。此外,还有非游击队成员自愿随队的群众积极分子刘元兆、区长爱人宫锡珍、曾一度在区上工作过的俄语翻译高老头。这3个人后来都送到大连市安全场所隐居起来。游击队中秘密党员有:吴辑平、刘殿乙、叶明、于恭良、孙汉章、宋诚心。除在撤退前开过几次小组会外,在行军途中也多次开过小组会,主要是研究一些重大问题,要求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在游击队中组成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大家一起战斗。叶明同志在后来的一次战斗撤出之后,离队找爱人去了,从此下落不明。据说其爱人是当时安东省邮电局长,此时来到辽南某地。自我们进入新金县以后,曾多次同敌人交过战。在城子坦西王家屯又同顾品一还乡团有过遭遇战,在我坚决抗击下千人败退而逃。后来又在杨树房一带同敌人交过手。此后不人,我们便与新金县公安队分开单独活动,昼伏夜行向西挺进,冲破敌人道道封锁线,途经皮口、登沙河、杏树屯、亮甲店、普兰店等地向辽南行署所在地靠拢。
四、激战东山 重创敌人我们经过曲折迁回、穿插突破敌人前堵后追多道封管线,终于在1946年底到达普兰店南面,找到辽南行署和军区所在地,各县游击队先后都汇集在这里。我们经过几天休整,正在待命接受重新编队和新任务时,发现敌人1个师的兵力正在向我通近。当时辽南省分委、省军区、辽南行署统一发布命令:凡地方武装部队、游击队和武工队要在指定地点迅速集结,枕戈待命,准备迎击敌人,决一死战。1947年1月1日,天刚蒙蒙亮,我们都进入唐家房东山阵地,等侯一声令下向敌人冲杀过去,拼个你死我活。接近中午的时候,敌人从山下包抄上来,辽南军区独立三团(战功赫赫的英雄团)首先开枪射击,一次次击退敌人反扑冲锋,大量杀伤了敌人,使其寸步难进。经过几小时的激烈战斗,我独立三团撤离了战场,去截击增援之敌。我独立一、二团接替三团进入主阵地,继续打击来犯之敌。敌军在我猛烈炮火之下,终于弃尸遍野,向北逃窜而去。在这次战斗中,我们地方武装和游击队,有的担当警戒。有的看押俘虏,我们明阳游击队向阵地上运送弹药和抬送伤员。经过半天的成斗,省委和军区领导立即总结了经验,认为敌人这次进攻是带有试探性的,摸我成斗兵力和纵深部署,为下次决战作准备,今后必将集结重兵再次来犯。这次我们虽然重创了敌人,我方损失较轻,但在敌众我赛的形势下,不宜硬拼蛮干,应保存有生力量,伺机反攻,以期收复失地。为此决定:除部分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仍然坚守根据地和相机进行游击战外,其余的一律进入苏联驻军所在地里边去,即到“岗里”进行休整训练补充装备,地方干部、各县游击队到干校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整风、总结经验,提高思想,武装头脑。根据这一决定,我们当夜进入“岗里”,到辽南行政千部学校学习。
五、进岗休整 储备干部自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长官”杜聿明就任以后,改变了其前任陈诚的战略方针,由单纯占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而改为“扼守”战略要地,同时将军事力量扩展到农村去,搜刮人民财粮,保证兵源给养“就地取材”。在军事行动上由“先北后南”改为“先南后北”的重点突击,采取“击弱避强”、“乘虚而入”的阴谋。经过这些调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敌军全部占领了辽南解放区。在此期间,我东北民主联军的野战部队,经过“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重兵集结在北满松花江以北和东满长白山一带,保卫东北根据地首府哈尔滨及其侧翼东满屏障,以阻止敌人向北蚕食,采取“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政策,巩固农村解放区,围困城市,断绝敌人的兵源和给养,以待时机瓮中提鳖。正因为我们贯彻了中央“关于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确保了重点。当敌军向辽南大举进犯时,我方驻屯此地的兵力,仅有辽南独立师及其所属的各军分区的独立营和各县保安团,原在此地的野战军三、四纵队已东调作战,敌我力量对比相差悬殊、敌众我寡。而我辽南独立师所属的4个团,经过1个多月的南征北成,左冲右突,纵横摔阔,驰骋在辽南战场上。到1946年底,由于环境日趋恶化,不仅兵源断绝,部队大量减员而且已精疲力尽,急需休养生息,作出暂停成斗,撤出梭场,休軽备战,储备干部的决定。军地人员一律到“岗里”休整,只留下少许部队、便衣军情侦察员以及地方游击队中身强力壮者,组成精干的武工队,时而出没于敌占区,了解民心动向,刺探敌情,镇压怙恶不悛的恶霸、地主、乡保头子等,以打击敌人的气焰。所谓“岗里”是指当时苏联红军在旅大驻军的地区而言。由于沿分界线设军事岗卡,查验通行证,故当地人简称“岗里”、“岗外”。岗里位于南起黄海边,经由新金县登沙河進西往北,直到石河驿与金县交界的一条斜线,囊括整个旅大全地区,亦即当时称为“关东地区”一部分。明为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立区”,业被中共所控制,我地下党在掌权。它是根据同盟国4巨头举行开罗会议时达成的协议设置的(其协议决定在战败日本军国主义之后,由苏联出兵接收中国东北的“中长铁路”管理与使用权,驻军于旅顺口军港,包括大连周围地区在内的一项协定)。这是蒋介石当时代表中国政府亲自签字确定的。八路军挺进东北后恪守这一国际协定,未曾斑军其内。这里有一段插曲:国民党当时曾以各种借口,声称关东地区并非中立区,业被中共所控制,指责苏联违反协定。为了杜绝国民党的指责,经中共与苏方协商决定,准许国民党前来实地考察,以澄清是非。国民党于1947年2月派特使董彦平中将前来视察,事前由于我方布周密,无一皑漏,结果他空手而回,没有捞到一根“和草”。1947年元旦那天,接到上级命令叫我们到“岗里”干校学习。队长吴辑平通知我带领明阳游击队员于恭良、宋圣心、李正生、孙汉章、刘子孝、王祥文、于顺成、颜录海于俊源、宋顺盛、宋铭新、庞绍助和其他县区干部蔡玉感、修世惠、吕凤鸣、韩立民、徐深德、孙凤兰等20余人,于夜间12时越过苏联驻军岗哨进入岗里。当时苏联“老大哥”虽与我友好,但其士兵执勤甚严,他们不大讲情面。我们便通过当地懂俄语的翻译,利用其弱点一一嗜酒好抽,带着白酒香烟,连说带比划,先说一声“达瓦利斯其,都拉斯基”(同志你好)初次见面的寒暄话,然后说我们是“毛泽东的‘少达子’”(士兵),到岗里去看朋友,很快就回来的。他们见我们带的见面礼物就眉飞色舞起来,立即说一声“喝拉少”(很好),就让我们通过了。他查点着人数“阿近恩、杜啊、特力、切退列、比呀基.....”(一、二、三、四、五....)放我们过去了。我们先到孙家屯校部去报到,交上了党员组织关系和行政介绍信,校部组织部程科长把我们一行分配到二队学习。当时的干部学校是由辽南行署主办,正在筹建中,对内称辽南行政干部学校,对外则称“金县职工干部学校”,以此为掩护,秘密办校培养干部,以利于将来反攻作准备。校部后设立在王家窑,校长焦若愚(五地委书记)、副校长杨克冰(女,二地委书记),下设四科一室,组织科长程x、教育科长肖文、宣传科长黄中、总务科长XXX、教学研究室。最初设6个学员队,后又增设2个队,每队120人到200人左右,学员来自辽宁行署、一、二、五地委和专署所属各县干部、职工和中学教员,上自地县委书记、县长,下至通讯员、勤杂工以及工厂工人、农民积极分子等。其中既有外来的老革命,又有地方干部和职工,其中以地方干部居多。经过较短时间的筹备,很快就开学上课了。课程内容以马列主义理论为主,其中有列宁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进一步退两步》、《共产主义‘左派’幼稚病》、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延安整风文件,毛主席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还有文艺、诗歌、音乐等讲座。教员有:焦若愚、杨克冰、杨春茂、林辉山、肖文、黄中、谢力鸣等。课堂设在农民的场院,学员听课时席地而坐,自记笔记。教员都认真备课,理论联系实际,一般讲的都比较好,尤其是杨克冰讲的生动具体,有强烈的感染力。谢力鸣是一位音乐作曲家,富于艺术魅力和幽獸感,讲课中有时穿插唱歌,打拍子指挥大家一起唱。同学们大多数初学马列主义理论,对学习理论很感兴趣,学习刻苦。经过一个阶段学习,思想认识能力提高很快,破除了对理论的“神秘”感和盲目性,增强了战胜敌人的信心,懂得了“没有革命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的道理。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艰难时期,学员伙食很差,以果腹吃饱为最高标准,长时间吃变质的棒子面窝窝头,白水煮萝卜,连盐都没有,能吃上咸菜是一大享受。后来稍有改善,能吃上带盐的菜和一点油腥,新苞米面贴饼子,偶尔吃顿小米或高梁米饭算是“打牙祭”一一改善生活。我们刚进干校时正是隆冬季节,许多人只穿单爽衣,晚上盖着稻草合衣而睡,夜里冻得直打颤。后来逐渐补充了一些棉衣棉被,才勉强地渡过了寒冷的冬天。经过一段理论学习后开始整风,总结游击战争的得失和个人思想作风。当时由于受到延安整凤时“左”的思想影响,一度搞了过火的“三查运动”(查思想、査作风、査成份),整了一些人,伤害了同志,有的被打伤,有的逃走了,不知去向。这种“左”的偏向很快被纠正了,纳入正确的轨道,大家心情舒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鼓舞了士气。在干校学习后期,因岗外斗争的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先后从各队抽调一些学员,到金县贸易公司和辽南白山艺术学校等单位去工作,准备迎接大反攻。明阳区游击队员宋圣心、于恭良、李正生、宋顺福等同志先后离校,走上新的岗位领受新的任务。在此期间,由于形势的发展和将来工作的需要,根据在学习中的表现,各队党支部在学员中发展了一批积极分子入党,扩大了党的队伍。当时我在二队当文书即秘书工作),又是支部组织委员。据我所知,仅二队就发展了20多人,全校共发展了200多人。
六、肖华报告 鼓舞斗志经过几个月学习之后,一些人怀念亲人,正当这个节骨眼上,南满军区副司令员兼政委肖华同志于1947年4月来我校作报告,传达辽南军事会议精神,其主要内容是:(1)敌我斗争形势。敌人疯狂地进犯,其战线过长,分兵把口,精疲力尽,提襟见肘,成为强弩之末,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我军经过一个冬李的整训,养精蓄锐,士气高昂,上书请战,要求打回老家去的情绪强烈。(2)敌人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无那不作,澈起人民群众的反感。改之县乡保政权推行苛捐杂税、压榨人民的政策,以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对“中央军”的幻想破灭了,从而怀念共产党和八路军,盼望我军早日打国来,解民倒悬。(3)我军和地方干部经过休整学习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救训,更加聪明了,学会了如何对付狡猾的敌人,教育和团结群众共同战胜敌人。(4)现在是春暖花开季节,适合我军轻装前进,同敌人的现代化装备赛个高低。大量的战役证明,我军战士2条腿的急行军,往往胜过敌人的4个车轮,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肖华同志在会上除表扬辽南地区部队和地方游击队英勇作战沉重打击敌人以外,同时也批评了存有右倾思想情绪,一度只靠苏军驻地作为依托,根据地越来越缩小,最后只剩下方圆不到3华里的“大本营”,无用武之地。他在会上还透露了军事会议已做出决定,不久的将来要进行大反攻,收复失地,拯救人民,重建家园。
七、二次解放 重见天日在肖华同志离开大连,乘船绕道回辽东驻地后1个月左右,我东北野战军三、四纵队从辽东地区向辽南挺进。辽南独立师所属的4个团(后升为师级)从“岗里”出发向东北出击,形成南北夹击,打得敌人望风而逃,除被卯灭的外,余均龟缩到营口、鞍山、辽阳、本溪、沈阳、抚雕等几个城市中去,辽南大片土地很快又获新生。在我军开始大反攻的前夕,干校领导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从5月下旬开始动员地方干部,除年老钵弱病残者留地外,一律整装待发。我们明阳区游击队的大部分队员和新金、复县、万福、岫岩等县干部一起,在5地委组织部长桃辉山同志的率领下,由干校徒步向貔子窝(今皮口》进发尾随在干部队之后,经过数日便到达目的地。稍事休些,领取了服装枪枝便乘坐军用卡车回到明阳区公所。在我们由“岗里”出发途经各村屯时,沿途群众眉开眼笑,喜气洋洋,欢呼二次解放,情不自禁地控诉起“遭殃军”(指中央军)奸淫掳掠的罪行,说什么“盼星星、盼月亮,日夜盼望八路军来解放......”。我们见到人民群众也如同亲人重逢一样高兴,有说不完的离别话,水情。群众拿出过年节才吃的食物招待我们,不吃就不高兴。沿途所见,一派劫后肃杀景象,树木被砍光,村落残垣断壁,敌军构筑的临时工事,到处都有弹坑痕迹,敌人溃逃前的狼狈相,依稀可见。我们行军途中的唯一任务,是追击土匪还乡团和打扫战场上的遗留物一一枪枝弹药与军用物资。我们回到区公所以后,我记得县里主要负责人尚在行军途中,敌军和伪县政府头目已逃离县城,全县尚未完全解放。此时,吴辑平区长未归,过了几天之后,刘殿乙副区长受俞主持工作。他领导我们下乡开展工作,解散敌伪乡保政权,没收其财产,处理伪职人员,恢复我区村政权,动员群众参军参战,组织担架民工队支援前线,发动群众诉苦,斗争反玖倒算的地主恶霸以及作恶多端的乡保人员,清除国民党的残余影响。自我们回到明阳区以后,由于忙于劫后重建工作,国民党的县保安大队及其各乡的清剿队,乘我主力部队向岫岩县进军的空除,以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吴昌和县保安大队头子王宝绪为首,从万福庄又反扑回来,重新占领了县城,并杀害了我地县军政干部13人。与此同时,以城山乡清剿队长盖文斌(外号盖大肚子)为首纠集城山、明阳、高阳乡的部分清剿队员约五六十人(一说80余人),在王宝绪匪徒袭击县城得手之后,偷袭明阳区公所。当时我们正在吃晚饭,闻听后山上枪声大作,立即边撤退边还击离开区公所,由于当时不明敌情,迅速沿着当年打游击时撤退路线向尖山子、曲山头村走去,除1名哨兵被打死外,全部安全撤出。当时由于思想麻痹,军事上犯了大忌,将岗哨设在离区公所较远的山顶上,敌人把哨兵打死我们还未察觉。这股残匪抢动了区公所的财物和私人商店之后逃透而去。回首往事,历历在目,丝丝紫怀,难以忘却。40多年前,貌似强大的敌人,妄图一举消灭新生的人民政权,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军民奋起,团结战斗,以游击战的形式,劣等的武器装备,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终于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凶残的敌人辽南大地重见光明,庄河县再次解放,人民重见天日在取得胜利后的今天,我们经常怀念那些为庄河人民解放事业而捐躯的烈士们,他们在敌人的枪口下,威武不屈,为革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功绩将永垂青史。当年和我共患难的战友,这些战争年代的孝存者,曾在辽南大地传哉东西,走南闯北,度过一段十分艰难的岁月,庄河第二次解放后,由于工作的需要,各自走上不同的岗位,踏上了新的征途。如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祖国各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天苍苍,地茫茫,日月星转,各自一方。战争年代我们这群小青年,现在均已鬓发斑白,年途花甲,偶尔有幸相会,不约而同地回忆起那段历史,大家都觉得那风云变幻的年代,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枪杆子才能出政权。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抚今追昔,我们克尽了绵薄之力,没有虚度年华,堪可告慰于人民。自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耳闻目睹,我们的故乡庄河县,在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城乡经济欣欣向荣,各条战线生气勃勃,令人振奋和为之欢呼。我们相信庄河县各项经济建设事业会更加莲勃发展。现在,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当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对振兴庄河经济,加速建设步伐,恐怕不会无裨益吧。亲爱的庄河父老兄弟姐妹们,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扬庄河人吃苦耐劳,奋发图强的精神,为把庄河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务力奋斗。(本文作宋诚心同志系国家安全部局级离沐干部)